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苑之窗 > 科苑随笔
世界瞩目的“碳減排与碳汇聚”

   成都分院 岳奎元 

  碳減排与碳汇聚,全世界瞩目 

  碳減排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经济要增长,必然会增加碳排放。抑制碳排放,经济难免受到影响。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哥本哈根协议》规定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要求发达国家强制減排,发展中国家承诺减排。 

  当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碳排放量时,可以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聚吸收,把碳“存放”在“森林碳库”中,抵消碳排放。间接达到总的碳排放量的目的。这就出现了“碳汇林业”和“碳汇交易”。 

  “碳汇”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包括森林碳汇、草原碳汇、海洋碳汇、农业碳汇等。只要从大气中消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运行机制等,都包括在碳汇之列。 

  目前,森林成为碳汇中最为经济的碳吸手段。资料显示,森林只占陆地的三分之一,但植被的碳储藏量几乎占陆地碳库总量的半壁江山。 

  森林碳汇能够充分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实施造林和加强林业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森林经营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具有广泛的全球性和长期性的需求。未来的二氧化碳自然排放的空间已经不复存在,其排放空间大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果,具体表现形式为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买卖,并按相关规定与碳交易相结合,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碳汇交易具有国内外巨大的市场。根据世界银行估算20082012年,碳排放交易额成为新兴的市场宠儿。全球每年需求量达到713亿吨,年交易额达140650亿美元。 

  我国政府承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相应的是增加森林面积4000万公顷和森林储量13亿立方米。我国《林业振兴规划》等中央文件都将碳汇林业写入其中。世界银行研究表明,中国将可以提供世界清洁发展机制(COM)所需项目的一半以上,提供约合1亿至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气体排放空间。 

  我国许多地方都在进行以森林碳汇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四川的碳汇产业试点也走在全国前列。“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壤的造林再造林项目”,已经开始启动。这是基于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预计20年可实现减排4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当地人均可增收10%以上,真是利国利民利世界的大好事。                               

(原载四川科技报20137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