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科苑人】基地型分院科学文化广场建设探索——以成都分院、武汉分院科学文化广场建设为例

文章来源: 发表时间:2015-03-17

为深入贯彻和实践《中国科学院20102020年创新文化建设纲要》关于“推动综合性文化广场建设,开展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的传播,举行各类文体活动,形成品牌效应,体现科学院特色”的要求,促进良好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为基地型分院各院属单位实现伟大“科技创新梦”、实施创新2020战略目标、促进人才队伍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创新氛围,现以成都分院、武汉分院科学文化广场建设为例,对基地型分院科学文化广场建设进行探索。

 定义:

 基地型分院:指在某一地区,院属各单位的工作区、生活区相对集中并由分院承担后勤支撑服务的分院。如成都、武汉、兰州、新疆等分院。

 科学文化广场:本文所指科学文化广场是基地型分院开展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有型、无型支撑平台,是科学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平台,是广大科技人员、研究生、离退休职工和职工家属离不开的文化活动阵地,也是建设良好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基地型分院创新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1、基地型分院的基本特征。

一是所属单位和人员居住相对集中。

表一:部分基地型分院单位、人员分布情况

 

单位个

集中个

集中比

在职职

离退休

成都分院

  9

6

67

2986

3060

4319

71

武汉分院

  8

5

62.5%

1978

1696

2385

65%

兰州分院

  8

6

75%

3010

2235

2552

84.8%

新疆分院

   4

4

100%

890

611

1078

71.8%

 

从表一可以看出,基地型分院单位、人员相对集中,在职和离退休人员集中居住比例较大。成都、武汉、兰州、新疆四个基地型分院职工集中比例均达到65%以上。

二是历史比较久远。基地型分院的组建顺序是先有分院后有研究所,都具有50年以上的历史。数十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对园区内职工、家属的处事方式、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是信息传播快捷。由于基地型分院单位相对集中、人员居住相对集中,且有较多沾亲带故的人员分布在不同单位,因此信息交流、传播很快。四是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设施。在上世纪7080年代,中科院在基地型分院投资建设了一些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大礼堂、操场、露天电影院、图书馆等。近些年来,这些设施大多已改作其它用途。大多分院先后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职工活动中心、信息宣传栏、老年大学等。

2、基地型分院创新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是创新文化活动便于组织。基地型分院单位、人员相对集中,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相对容易;单位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也很便捷,场地、活动内容等容易解决。二是基地型分院大多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社区,创新文化活动的参与面更加广泛,受众面相对较大,容易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灵活,内容较为丰富。四是分院的主导作用强。主要体现在:集中整合资源,搭建多种科学文化传播交流平台,建设地区性的文化体育设施,组织分院系统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向社会和公众展示中科院文化建设成果及品牌等。

3、基地型分院科学文化广场建设的优势

一是易于实现共建共享、产生良好的集群效应;二是通过科学文化广场活动,使职工、家属、研究生和社会公众直接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果,感受到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科学正能量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三是便于发挥区域辐射功能。在科学文化广场建设中,充分发挥分院的主导作用,以区域文化一体化的思路,有效利用社区、辖区以及周边单位的文化资源,增强交流互动,有利于共同打造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4基地型分院创新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分院系统各单位在认识上存在差异,创新文化建设“自娱自乐”,“散”的状况比较突出,统筹策划和顶层设计比较薄弱;二是大多文化体育设施年久失修、老旧缺损,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三是创新文化建设总体上影响力不大、品牌效应不足;四是职工参与度还不够理想,与区域文化的互动性不强。

二、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四类文化平台

1、建设科学文化传播平台

科学文化传播平台是弘扬“科学院精神”,提高社会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旨在发挥基地型分院优势,依托各研究所的特色资源,面向分院系统的职工、家属及社会公众,大力传播科学文化,倡导科学理念,营造富有科研院所特色的浓郁的科学文化氛围。

一是运用现代高效传媒手段,建设大众化视频宣传窗口。基地型分院可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在群众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大型高清电子显示屏,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打造大众化的宣传窗口。电子显示屏具有内容更新速度快、发布信息简单方便、信息内容多样、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大型视频宣传窗口建成后,基地型分院的科学文化传播、群众文化生活和信息宣传工作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文化内涵和科学形象。基地型分院应努力改变目前存在的功能分区不明确、园区杂乱、基础设施老旧、职工文化活动场地少、停车难等突出问题,以规划园区功能分区、打造园区文化环境为抓手,将创新文化内涵融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科研园区的文化特色和科学形象。

三是策划建设科学文化长廊,普及科学知识,展示科技创新成果。作为基地型分院,应充分发挥单位、人员集中、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园区内公共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精心打造富有特色的科学文化长廊,将创新文化内涵与园区改造和谐融合,提升科研园区的科学文化含量。

四是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优质科普资源集成功能。基地型分院所属研究所大都有各自极富特色的科普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各所优势资源的集成功能,整合构建分院科普教育大平台,定期开展主题学术交流和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吸引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有组织地到科普基地参观学习,让更多的受众接受科学思想洗礼和科学知识熏陶。

五是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增强文化产品展示功能。网络新媒体在宣传创新文化、拓展科学文化传播途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地型分院可成立网络新媒体传播办公室,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科普网站、文献情报资源、科学文化传播网等网络科普优势,将分院及各研究所的科技讲座视频、专题报告资料、各类科学展览资料等资源上传,实现科学文化传播数字信息服务功能,增强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

2、打造青年活动平台

青年是最具活力、富有梦想、最具创造力的群体。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群体作为科技创新事业的生力军,他们代表着科研院所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基地型分院要充分发挥教育基地、工会、青年群团组织的作用,根据青年需求,通过搭建各类多样化的活动平台,充分激发青年群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辐射强大的青春正能量,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一是组建各类兴趣社团,构成青年群体之家。充分发挥教育基地及各类青年群团组织在开展青年工作中的独特优势,根据广大青年职工及研究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各类学术沙龙、外语沙龙、体育协会、文艺社团、俱乐部等兴趣社团。各社团根据青年需求自主开展各类活动,通过活动凝聚一批青年骨干力量,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这些活动有利于加强青年之间的广泛交流,丰富青年业余生活,促进青年团队建设,催生“交叉探索冲动”、“跨学科优化组合”等;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缓解目前比较突出的“剩男、剩女”现象等功能。

二是开设青年创新论坛,培育科学创新理念。在青年科研群体和研究生中培育、确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和科学的创新理念,对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开设青年创新论坛的根本目的。一是举办形式多样的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影视赏析、交友联谊等文化活动,邀请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言传身教;二是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走上讲坛,介绍自己特有的科研历程和心得,激发创新火花,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三是将青年论坛作为党建工作和科研道德建设的宣传阵地。

三是搭建了解社会平台,拓展青年群体视野。基地型分院可紧密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建立和完善针对青年科研群体了解社会、交流合作的配套保障机制。一是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科研人员到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学习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二是充分利用分院青年联合会丰富的社会资源,组织青年科研人员深入开展国情、社情考察活动;三是不断拓展院地合作模式和方法,定期选派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和研究生赴地方、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四是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参与西部志愿服务,在偏远贫困地区贡献青春正能量。

3、打造跨所、跨地域的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是科技工作者获得新的思想、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融入科学家共同体、得到同行认可的重要方式。基地型分院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有优势,发挥不同学科研究所的集群效应,打破研究所之间的界限,组织开展跨所、跨地域的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交流活动及多种类型的学术沙龙,营造分院浓厚的学术氛围,有效推动各院属单位努力实现“一三五”规划中需要学科交叉互补的突破目标和学科培育方向。

一是促进“天地人大讲堂”品牌化。依托科学院丰富的院士资源,集成社会各界科学与文化资源,邀请业内重量级专家做专题讲座;主题内容更加多样化,可涵盖前沿科技、科技战略以及人文科学等方面。同时,注重“天地人大讲堂”衍生产品的开发和传播,通过网络、演讲文集等形式,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教益,打造富有影响力的重要品牌。

二是推动实现各研究所之间的学科交叉融合。当今世界,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统计分析近百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330余项成果可以发现,其中近半数的项目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科学文化广场建设应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中发挥“助燃剂”作用。可根据分院系统各单位学科特点,充分发挥院所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作用,加强与院外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合作,利用学术中心、集成研讨厅、图书馆等硬件场所优势,组织策划跨所、跨学科的学术研讨、科学报告、学术沙龙等交流活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技创新突破。

三是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三方参与的学术交流。基地型分院可发挥院地合作、院企合作方面的优势,通过深入了解具有专业相关性的大中型企业的需求,依托全院的科技资源优势,积极加强与高校、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共同策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对接活动,探索建立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学术交流合作机制。

4、打造职工文体健身活动平台

积极打造职工文体健身活动平台,是基地型分院服务“3H工程”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科学文化广场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职工文体健身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职工身心素质、增进职工交流和团结、活跃园区文化氛围、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以传递健康理念为宗旨,活跃职工体育活动。从目前情况看,职工健身活动总体上存在活动规模小、参与面不足、活动周期短等问题。充分发挥基地型分院优势,发挥工会和各类体育兴趣组织的作用,适当引入体育联赛机制,可有效引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可由分院牵头成立联赛管理办公室,筛选在职工中比较普及的运动项目,有计划地统筹安排联赛活动,各单位根据职工兴趣爱好组队参加。由于赛事内容丰富、持续周期较长、覆盖面较广,将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良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同时,不断丰富日常锻炼内容,完善职工健康管理机制。利用好每天工间操时间,坚持推动广播体操、太极拳、八段锦、办公室瑜伽操等锻炼。还可定期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达标活动”,定期开展“健康达人”评选,推动职工健身活动开展。同时,积极组织跨行业、跨地区的体育交流联谊活动。

二是以陶冶情操为目的,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基地型分院可充分利用重要节假日、纪念日,策划举办主题鲜明的职工艺术节。艺术节以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宣传先进典型、提升人文素质、提高鉴赏水平为宗旨,采取外请专业节目和各单位自编节目相结合的方式,展示科学院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科学院人追求真理、爱国奉献、敢于攀登的良好形象。同时,依托各类群众协会和兴趣社团,适时组织开展单项或综合艺术展示活动,吸引更多人加入相关协会和兴趣社团,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三是加强离退休职工活动平台建设。离退休职工是基地型分院园区内人数比例较大且相对稳定的群体。积极创造条件丰富离退休职工文化生活,引导老同志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享受幸福晚年生活,是建设和谐分院的重要内容。主要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利用“老科协”、“老年大学”、各类文艺体育社团等平台,创造良好的活动条件和活动空间;二是发挥社区的作用,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场所、文体设施等,联合组织开展活动;三是定期开展“健康老人”评选活动、集体为老同志过大寿、举办健康讲座等活动;四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离退休同志开展各类活动的支持力度。

三、针对文化需求,策划并实施五类品牌性主题活动

1、第一类主题活动:学术大爆炸

充分利用科学文化广场学术交流平台、LED大屏及公布栏、网络宣传、科学文化长廊等平台。

分院组织各单位科技处,拟定学术活动主题及具体活动方案。包括学术报告会、学术辩论赛、学术沙龙及学术俱乐部等形式。可根据学术内容和性质邀请各研究所、周边高校及科研单位、企业等科技与管理人员参与,并有计划地向社区、社会开放。

通过这类主题活动,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思想碰撞,孕育出更多的创新思路和合作方向,并形成文化品牌。

2、第二类主题活动:科苑文艺风

充分利用科学文化广场职工文化活动平台,以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厉行节俭为准则,结合各种重要节日或纪念日,开展“科苑文艺风”年度主题文化艺术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专题征文活动、文化大讨论、书画摄影及文学创作大赛、歌咏比赛、社交舞大赛、露天音乐会、文艺联欢会、广场电影、文艺辅导培训等。也可根据分院情况与省内文联、作协、话剧、歌舞等文艺团体、艺术类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设立艺术实践基地,共同打造高雅艺术系列精品项目,作为引导和示范。通过这些活动,为科技人员、研究生和离退休职工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既释放工作压力,丰富业余生活,又得到艺术熏陶和人文滋养,提升文化修养、艺术品位和鉴赏能力。

3、第三类主题活动:走进科学院

利用园区科普教育基地、LED大屏、科学文化长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系列科普巡展以及网络宣传等平台。

每年突出一、二个主题,利用“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普讲座、知识竞赛、走进中科院实验室、参观科普展馆等各种适合大众参与的科普活动;制作科普橱窗、各类宣传品,利用科普网站推广活动成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展示科学院及分院各研究所的特色科研成果。还可安排相关专家作科普演讲,开展双向互动,解答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

同时加强舆论宣传,邀请媒体参与活动预告、活动过程并进行报道。通过开门互动,使研究所更加了解公众对科技的需求、关注热点与期望。在公众效应和媒体效应双重推动下提升我院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力。

4、第四类主题活动:健康伴我行

4.1平台依托

主要依托基地型分院职工文化健身活动平台、学术报告厅及科学文化长廊,充分利用分院及周边体育场所和设施。

目前科研院所职工中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病年轻化趋势日渐严重。应大力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科学生活理念,充分了解广大职工和研究生的健身需求,建立各类群众性体育兴趣社团、协会,积极支持它们定期开展训练活动、骨干培训和各类比赛。同时,可由分院牵头定期策划组织职工运动会、趣味竞技赛、专项体育比赛、户外拓展、体育舞蹈、“全民健身达标活动”等,力求形式新颖、参与性强、锻炼效果好、安全适度。还可适时邀请院外单位共同举办联谊赛。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广大职工和研究生参与健身活动的自觉性和热情,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覆盖面。

在每年525日世界心理健康日前后或职工体检结束后,策划开展关注职工身心健康系列活动。包括职工体检结果咨询、心理健康咨询、健康专题讲座、个体健康咨询等;还可利用专家讲座、电子屏、展板、手册、网站专题等方式对疾病预防、科学生活、保健养生、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营造关爱职工身心健康的文化氛围。

5、第五类主题活动:创新达人秀

依托科学文化广场公共活动平台、科学文化长廊及网络平台等,也可结合组织大型文化活动一并策划开展。

基地型分院每年(或两年)举行一次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标兵等评选活动,精心选择若干先进人物作为“创新达人”,认真策划进行宣传报道,组织职工向先进人物和事迹学习,树典型、做示范、扬正气,彰显“科学人精神”。入选“创新达人”者需德才兼备,在本职岗位上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并取得一定代表性成绩。除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外,还可通过网站、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展示,并享受某些特殊的人文关怀。

通过这类活动,既宣传我院核心价值理念导向,展示基地型分院各单位科技创新的突出成就,也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倡导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辐射强大的正能量。

四、加强组织保障,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

4.1组织领导保障和运作机制

4.1.1成立基地型分院科学文化广场建设工作协调组。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基地型分院科学文化广场建设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科学文化广场建设工作规划、目标,策划各类重大活动,对所属各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督促和考评激励。

4.1.2建立科学文化广场建设专项工作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落实基地型分院科学文化广场建设规划,根据规划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落实;负责组织实施各类重大活动,培训各类活动骨干、协调管理各类职工兴趣组织、联络社会各科普、文化、体育等业务机构;协调基地型分院、社区、院属单位及周边单位的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对外宣传,扩大科学文化广场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

还可根据开展各类重大活动需要,实时建立专题工作组。

4.2经费、条件保障

要充分发挥基地型分院直属单位党委和各单位党委在建设科学文化广场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青联、青促会等各类群团组织的优势,共同研究制定科学文化广场建设实施计划,争取获得院相关部门支持后组织实施。

在科学文化广场建设中要合理使用分院及各单位创新文化建设预算经费,并积极争取院有关部门和地方辖区的支持;鼓励各单位采取专项投入的方式补充建设经费;同时适时引入市场化机制,争取社会捐赠、企业赞助共建大型视屏宣传平台及其它重要活动平台。

作者:曾文华: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

     余平凡:武汉分院病毒研究所党委副书记

     贾振天:成都分院监审处业务主管

     王子维:成都文献中心党务干部

       怡:成都山地所党务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382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710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9
单位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9号 邮编:6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