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在蓉期刊编辑部共同参与的期刊发展研讨会举行。研讨会以“建立期刊联合机制,促进区域期刊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区域期刊联合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副院长刘庆、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曲建升、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沈军等在会上致辞或发言。
刘庆表示,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成果展现的重要平台,对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成都分院系统单位主办的十二种期刊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部分期刊进入了国家和省级卓越行动计划,对推动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区科技期刊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成都地区期刊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期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定位,同时要按照中国科学院“四个率先“”两加快一努力“的目标要求,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工作;二是要对标国际一流期刊,在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与水平;三是要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方面的关口作用,做好论文审核把关,守住科研诚信底线。
曲建升谈到,科技期刊面临着出版模式、发展能力、业界竞争等现实挑战。我院在蓉期刊编辑部要梳理自身优势,积极与主管部门、领域学会和科研团队紧密联系、充分合作,在开放科学的启动阶段,充分把握机会,主动融入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积极支持。
沈军指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坚持以内容为本,贯彻科学家办刊方针,吸引更多的国际化编委参与期刊编审工作,着力提升期刊学术水平;二是要坚持人才为重,从国家战略、学术交流、评优评先等方向积极引领培育青年人才,为现代化中国提供不竭动力;三是要以创新为先,既要重视基础研究也要重视应用研究,还应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需求,将期刊发展和产业发展有效连接,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会议学术交流阶段,《山地学报》执行主编朱颖彦作题为“挑战与应对,科学院期刊的思想”的主题报告,分析了我国科学期刊赋存环境的深刻改变,提出了“创造良好的期刊运行生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微、小生态循环,在创新发展中保持战略定力,是期刊编辑部应对未来挑战的拓根基石”的办刊思想。
在“建立中国科学院在蓉期刊发展联合机制的倡议”研讨环节,与会各期刊负责人对九个方面的建设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一致表示将以此为平台,开展期刊出版业务、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的交流,增进业务能力;增强意识形态的管理,提升抗出版风险的能力;完善各类出版规范与要求,提高期刊出版质量;共享信息流、物流、商流,加强同类业务的融合;多形式开发出版内容、技术与市场,促进产业转化,力争成为具有区域学术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期刊组织与学术品牌。